2018.01.22 - 2018. 03.30, 我在某车厂Iot Paas项目上做前端dev。这是我第一个经历了完整研发周期的项目,在各个阶段遇见不同的种类的困难,带来很多不一样的体验。
对于前端,这个项目并没有很复杂的业务逻辑,核心的功能就是数据的增删改查。并且前端技术栈采用的是我比较熟悉的vue,所以在单纯的业务卡上并没有遇到很多挑战,几乎可以说是平稳进行的。所以我把更多精力放在代码质量以及对vue的深度使用上。
我做了什么:
- 20个通用组件。
写通用组件是我比较喜欢的任务,因为通用组件就意味着不带任何业务逻辑,不对外部做任何预设,保证组件对外的简单易用,易扩展等等…写通用组件让我觉得自己是个设计师(笑。其实在前端组件化的context之下,写通用组件就是写类。 - N多业务组件
对于这个项目,在通用组件写好的情况下,业务组件是相对简单的, 它只是按照需求将通用组件组合起来使用。但在业务组件中,也存在可以抽成一个通用业务组件的情况。比如我们的新建和修改使用的是同一个popup,区别只在于一个初始化时有数据,一个初始化时无数据,以及发送的请求methods不一样而已。这时我们就可以将这个popup写得更通用一些,使得N个功能都可以使用这同一个组件。 - 修改整体layout和路由
项目刚开始的时候给自己挖了个大坑,全局观不好,以至于后续需要大概layout。同时对vue-router和vuex某些特性的错误判断,导致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,跑错了很多路。这部分会在vue的总结中详述。 - 抽方法
通过各种方式减少代码重复:抽utils按需引入,filter,mixin,全局注册,vuex…这里我觉得思路比较好的是将loading和error抽出。其实这个思路是从上个项目中踩的坑来的。上个项目中,在上线前不久才发现,整个前端没有在向后端请求过程中加loading以阻止用户的其他操作。因此在这个项目已开始,我们就对每个请求加上了loading。后来发现请求的错误处理也大多保持一致的行为,所以也把errorHandler抽成vuex。但此时发现,即便将其抽到vuex,也还是需要在每次请求的时候都调用一次,我就开始向能否在某个地方统一处理一次即可。最后,我们将loading和error的调用写在了axios提供的返回拦截器中。最后就变成了:逻辑写在vuex中,调用写在返回拦截器中。 - 选择和使用第三方库
项目中有三处需要借助第三方库来实现功能:展示并高亮显示json, 编辑json并实时高亮,markdown loader。
第一个只是静态展示json,在stack overflow上看到别人写的一个函数就可以完美实现,于是我按照vue的思路造了一个通用组件出来。第二个就复杂了,她其实是个在线json编辑器,还需要实时高亮,缩进正确。开始的时候在git上找到用vue写的两个库,但都需要在他们实现的基础上tricky的hack,并且对于我们的需求来说,他们都太重了。于是我试图去找更轻量化的,不需要hack的库。然后我去研究其中一个项目的源码,发现我们所需要的功能,他的代码中写的十分简单,完全看不出来通过这些代码就可以实现功能的样子。再进一步研究惊喜的发现,他也是引入了别人的库来实现在线编辑功能。于是我顺藤摸瓜最后摸到了我们需要的库:亚马逊的ace,在线代码编辑器, git上15K个star。最后,我们只引入了这一个基础库,通过它提供的配置选项优雅地实现了需求。第三个于此经历相似,也是顺藤摸瓜。这个经历给我的震撼还是蛮大的。以前找第三方库的时候完全没有头绪,现在就信心很大,并且有一套方法去找到我们的目标。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,要相信这些很普遍的需求,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库来实现的。 - 帮QA解决自动化测试脚本中的代码问题
这个印象很深,是因为QA跑测试的时候有个没通过,以为是个bug过来问我。我觉得不应该通不过,于是猜测可能是脚本写的有问题,就去看了她的代码,发现果然如此。场景是数据修改,修改后判断页面上显示已经修改后的文字。然而在写测试的时候,她是同步的去写的,修改后马上做断言。真正的流程是异步的,应该在修改请求成功后再做断言。后来我们再发请求之后强行sleep3秒之后再做判断,测试果然通过。然后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:在做异步测试的时候,每次都是这样sleep几秒再做断言。这样就会有问题:因为sleep几秒之后,请求也不一定返回。我同她讲,她的测试表现不稳定经常挂掉,一定有这个sleep的原因。于是带着这个思路,开始找异步测试的准确方法。
这个经历给我的心得是,要透过现象看本质,坚持自己的想法和思路。 - 做平台登陆
做本项目的登陆是个很难受的过程。首先,我们的paas平台是以iframe的形式嵌在客户已有的云平台中的。我们的登陆,首先需要验证用户是否通过已有云平台的身份认证。所以我们的登陆流程是:从云平台拿到用户的云平台token->验证该token->验证通过则生成paas平台自己的Iot token。用户拿到Iot token后,每次请求都带上token就可以了。在实现时,要从iframe里中的URL里拿到云平台token发送给后端校验,然后再把iot token保存在vuex中。每次刷新,就会重新走一遍登陆流程。做完后测试发现功能十分不稳定,登陆时而成功时而不成功。最后我们把自己写的代码排查了一遍发现并没有问题,然后猜测是云平台token验证机制有问题。与云平台供应商说明情况一起排查才发现,原来他们并没有实时把新的token传给我们,这样的话我们就可能拿着已过期的token去进行身份验证,结果当然是挂的。得知这个事实的我们是无语的,万万想不到我们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登陆不稳定。本来按照正常流程,我把token存在vuex里是没有问题的。但是在我拿到的云平台token可能可能过期的情况下,为了保证开发和测试稳定登陆,我只能尽可能不去走云平台这套登陆流程,尽量用我们自己的iot token去认证身份。如此便出了一个下策:一旦拿到iot token,就将其存放在localStorage中,只有在iot token失效或者用户手动清除localStorage时才重新拿云平台token走登陆流程。这种做法安全性降低了很多,但是在依赖不稳定的情况下,并没有更优雅的办法了。
收获:
- 前端的全局观
- 解决问题的思路
- 找库的思路
- 对api的理解
- vue从熟悉到熟练
- iot的粗逻辑
不足:
- 没有及时做总结
- 对后端的依然知之甚少
- 对权威没敢质疑
- 没有考虑前端性能
最后尤其想说的是我们的团队氛围真的很棒,连客户都称赞的2333。团队很小共8人,中途没有人员流动。首席和BA非常贴心,承包了很多脏活累活。senior的同事们也都乐于授教,总是不存在解决不了的问题。虽然听说一般local项目工期紧任务重加班多,但是我们几乎不需要加班,除了第一个迭代需要许多基础性的工作导致时间不够,或者迭代最后两天忙一些加一点班,总体来说节奏是很正常的。甚至还能每周一聚餐,不定期周末出游。希望以后经历的每个团队都能有这样的氛围和节奏呀~